安居、樂業,是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今年,外地人岳躍第一次在萬山過春節,因為他住進了新房子,家人也不遠千里來到萬山陪他一起共慶佳節。2014年,來自四川遂寧的岳躍大學畢業后來到貴州工作,2021年7月調入萬山區融媒體中心從事新聞宣傳,雖然是外省人,但在萬山工作一年后,岳躍下定決心,不僅要在這里樂業,更要在這里安居。于是去年,岳躍在單位對面小區買了一套住房,距離單位就是一條馬路的距離,上下班十分方便。
“過趕年”,在印江是一個延續400多年的節日,過去的土家兒女把每年大年三十的頭一天,作為土家族的固定“族年”。如今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種傳統習俗在融合了現代元素后,過“趕年”的時間、方式和人都發生了變化,不僅成為了新一輩土家兒女新春納福迎新,喜迎八方賓朋的盛大節慶,更讓省內外游客在長桌宴、板凳舞等傳統民俗下,提前沉浸式的體驗到濃濃的土家風情年味。
2023貴州新春年貨節系全省范圍內打造的助商惠民活動,由省商務廳、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貴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,活動時間從1月7日至1月15日,為期9天,旨在進一步激活消費潛能、加快恢復市場消費活力,營造歡樂祥和、喜迎新春的濃厚氛圍。
春節為什么要貼春聯呢?在春節的前一天,也就是除夕這天,家家戶戶都在門的兩側貼上春聯。那么為什么過春節要貼春聯呢?它有什么用處?貼春聯這一習俗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?起源于何時?春聯一開始不叫“春聯”,而叫“桃符”。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,當時貼“桃符”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。傳說,古代有一種極其兇殘的怪獸,經常作惡,危害百姓,卻又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降住它。后來,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,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。于是,民間便傳出,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,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。
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,過了年初一,就要接財神。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,各家勤酒席,為財神賀辰。關于財神,民間有諸多傳說:宋朝蔡京非常富有,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,他恰生于正月出五,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。后祭京被貶,民間另換財神,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,變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。壇面似鍋底,手執鋼鞭,身騎黑虎,極其威武。除了趙玄壇被尊為“正財神”外,民間還有"偏財神”五顯財神、“文財神” 財帛星君和“武財神”關圣帝君的說法。
古時候有一種叫“年”的怪獸,它頭長尖角,兇猛異常?!澳辍?居海底,每年除夕爬上岸,吞食牲畜傷害人命。聽說“年”最怕紅色、光和炸響。從此每年除夕,家家貼紅對聯、燃放爆竹以驅除“年”獸;戶戶燭火通明、守更待歲。初一 一早,還要走親竄友道喜問好,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“年”關。
在中國古代神話中,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,當中有座山,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,樹梢上有一只金雞。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,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。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,門邊站著兩個神人,名叫神荼、郁壘。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,神荼、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,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,送去喂虎。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、郁壘。
春節,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。年糕有黃、白兩色,象征金銀,年糕又稱“年年糕”,與“年年高”諧音,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。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:“年糕寓意稍云深,白色如銀黃色金。年歲盼高時時利,虔誠默祝望財臨?!?/p>
南方吃湯圓,始于宋代,各地習俗有所不同。四川的習俗是,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,再就是正月十五要吃湯圓。當然,其他時間也可以吃,但這兩個時間是過年的習俗,一定要吃。為了過年能吃上湯圓,各家各戶很早就要做準備。先要泡酒米(糯米),泡過心的酒米要在磨子上磨,然后將磨成粉狀的酒米糊舀進布口袋里滴盡水分,再將滴過水分的酒米粉陰干,然后儲存起來。做酒米分子的同時要做湯圓心子。湯圓心子有咸的,就是肉餡,但主要是甜的。甜的心子有各種做法,芝麻、玫瑰、花生等等,依各家的喜好隨意制作。當然也有優次之分,因此也就有了大家公認的美味
春節的時候,為什么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需要有一道魚菜呢?因為魚和“余”諧音,代表了年年有余,生活富足的含義。在春節吃魚,不要每頓飯都把魚菜吃個精光,也是為了圖“年年有余”這個好彩頭。不過,你知道吃魚必須了解的那些事嗎?在這里,小編來為大家一一介紹哪些魚不能吃以及吃魚要有什么講究,快來一起看吧。
吃糖從合理飲食的角度講是有一定害處的,因為它是一種純熱能食品。每天人們正常吃飯攝入的熱量足夠滿足人體的需要,如果再攝入大量的糖,會給胰腺造成負擔。而且糖進入身體后,需要消耗維生素B1、B2、B6才能分解,如果不補充維生素,吃糖多了造成這些維生素缺乏也會影響身體健康。至于糖尿病人更不能吃糖了,不然會加重病情。
每年立春日,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餅,名曰“咬春”。吃春餅的習俗,歷史悠久?!睹鲗m史·飲食好尚》記載:“立春之前一日,順天府街東直門外,凡勛戚、內臣、達官、武士……至次日立春之時,無貴賤皆嚼蘿卜,名曰‘咬春’,互相宴請,吃春餅和菜?!?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。
百節年為首。今天,農歷正月初一。春節,中國人最為看重、慶祝最熱烈的傳統節日。在這里,給您拜年啦!“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?!睂ξ覀儊碚f,拜年——這項延續千年的傳統習俗,至今仍然是農歷大年初一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。只是,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,而今拜年的形式更趨多元,拜年本身也變得更為便捷。
晚輩給長輩拜年,長輩們則會給孩子壓歲錢。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。古時候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,以躲避名字叫“祟”的妖精,這就是“守祟”“壓祟”。后來也稱為“守歲” “壓歲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