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江:田間好“豐”景 村民笑開顏
金秋9月,正是豐收好時節。連日來,碧江區3萬余畝仙草陸續進入收割期,各地一片豐收景象。
在和平鄉德勝屯壩區仙草種植基地,農戶們正忙著用手中的鐮刀收割仙草。一壟壟被割下的仙草有序地擺放在田地里,進行自然晾曬。
“從種植到收割、管理與施肥,我們嚴格按照種植要求進行,由仙草專班的農技干部為我們提供技術支撐?,F在每天有12名工人在收割仙草,目前已經收割了4畝左右,預計用15天左右可以完成收割、晾曬和打捆,然后送到集中收購點。”和平鄉德勝屯村黨支部委員喻興發說道。
該村采取“村集體經濟+農戶”的模式,種植了100畝仙草。在精心管護下,仙草長勢良好,預計畝產量600公斤,有效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。
“我們在這里割仙草,工資是100塊錢1天,仙草賣出去以后,還會給我們分紅,這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好處,我們非常高興。”和平鄉德勝屯村老吳場組村民李昌華樂滋滋地說。
“收割前,區、鄉都開展了仙草收割晾曬技術培訓。從9月12日開始,各村就陸續進行了收割,搶抓晴好天氣加大力度進行收割和晾曬,鄉仙草專班成員也到各村進行現場指導,確保收割、晾曬規范,保證仙草質量。”和平鄉政協聯絡委主任夏永華介紹道。
今年以來,和平鄉把仙草種植納入重要工作來抓,采取“村集體領辦+合作社帶動+農戶參與”等多種模式在全鄉進行種植,同時還承擔了全區大部分仙草育苗工作和初加工項目建設,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,帶動了周邊村民實現就業增收。
據了解,和平鄉今年累計推動種植仙草共計1萬余畝,目前已有9個村陸續開鐮收割,預計在10月中旬可全面完成收割。
近日,壩黃鎮壩黃社區林下套種的540多畝仙草陸續進入收割期,農戶們正忙著采收,田間地頭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。
在壩黃社區春暉產業園,枇杷樹下鋪滿了綠油油的仙草,農戶們正揮舞著手中的鐮刀收割。
“社區發展仙草產業,我們老年人可以來這邊干點活,一天有80元工資,我們都很高興。”壩黃社區村民劉小妹高興地說。
壩黃社區把仙草種植作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契機,利用現有的春暉產業園套種仙草,不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,解決了冠玉枇杷、安江柚管護難問題,更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發展,起到示范效應,帶動群眾增收致富。
“壩黃社區種植仙草的面積是840.41畝。到目前為止,帶動群眾務工100余人,務工費領得最多的已經達到7000元左右,給我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。通過發展仙草產業,把我們的產業園區帶動起來了,冠玉枇杷今年得到了豐收,安江柚預計有6萬斤左右,獼猴桃也可以收到10余萬斤,進一步壯大了社區的集體經濟,促進了群眾增收。”壩黃社區黨支部書記向小平如是說。
今年以來,碧江區聚焦“一強二富三創”目標,圍繞“黨建引領產業發展”主線,緊盯集體經濟增量和群眾增收兩個目標,盤活“撂荒地、非糧化地、林下土地”3類地塊,依托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大戶、農戶四大主體,主要采取“公司+村集體經濟+農戶”的模式,由山茶公司統一供苗,統一收購,并提供技術指導,推動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根據近期測產,長勢較好的地塊可達600—750公斤干草,有效促進了群眾工資性、經營性、財產性收入增加,項目帶動全區12萬人次就業。在一產的基礎上,不斷優化和加多寶的二產合作,力爭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做成粵黔東西部協作的新典范,最終打造“油茶+仙草(夏枯草)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,更好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更好地帶動群眾就業增收。(朱文靜 陳江林 楊昌玉 任瀟楓 賀天杏)
編 輯:陳 虹
二 審:李 睿
三 審:吳江明
總值班:勾文明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