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口:“河長制”推動河“長治”
檢查水質是否正常、河道河岸有無亂搭亂建、生活污水是否直接排放……這是江口縣河長每周巡河時的例行工作。
舒繼學是江口縣雙江街道鎮江社區的黨支部書記,也是隸屬錦江水系的太平河河段的一名村級河長??臻e時間,他總要打開手機中的“河長App”,點擊“開始巡河”后,沿河岸邊走邊記錄。
“我負責的河段長3公里,每周至少走一遍,碰到問題現場處理。遇到現場解決不了的,會逐一登記并跟蹤整改。”舒繼學說,今年以來,他已巡河近30次,總距離超過100公里,太平河河段水環境總體保持良好。
在江口,像舒繼學這樣的河長有100多名。作為長江和湘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、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,江口于2017年構建涵蓋縣、鄉、村的三級河長體系,全縣24條河(湖)共設置河(湖)長127名。
“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的河流,都有河長負責。”江口縣河湖長制工作站負責人說,河流治理涉及問題點多面廣,推行河長制以來,各級壓實護河責任,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德旺河一段時期,受沿岸玉帶石采礦廢水、村鎮生活污水、衣業面源污染等影響,德旺河水質逐漸變差,一些地方出現黑臭水體。實行河長制后,該鄉形成“三級河長“接力聯動,德旺河治理按照河長“下單”、責任單位“接單”、村寨河長“辦單”、考核部門“督單”的“四單聯辦”模式,對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銷號整改,實現水質穩步提升。
河長制推動形成了黨政負責、部門協同,一級抓一級、層層抓落實的河湖管理工作格局。尤其是一批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,進一步壓實責任,推動了河“長治”。
太平鎮快場村馬長河村民組32戶群眾居住在梵凈山核心區,通過縣委、縣政府易地扶貧把馬長河30多戶村民整體搬遷,有效保護了太平河的水體質量。(趙玉德)
編 輯:陳 虹
二 審:陳 娟
三 審:蒲 智
總值班:勾文明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