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屏:擦亮“中國油茶之鄉”金字招牌
眼下,正是春耕備耕好時節,玉屏自治縣的油茶育苗基地里一片繁忙。
朱家場鎮茅坡村道塘油茶育苗基地整齊排列的育苗大棚里,務工群眾有的拿著小鋤頭整理育苗床上的雜物,有的揮舞著鏟子除苗床上多余的泥土,還有的推著搬運車運泥土……大家正在對育苗床進行升級改造。
“大家要注意,先在育苗床底部鋪上一層防潮布,再在上面墊一層沙子,這樣雜草就長不起來了,病蟲害也少了,我們的油茶苗才能長得更好。”基地負責人王洪仔細講解著。
在王洪的指揮下,油茶移栽工作也同步有序進行著。在另一邊的大棚里,務工群眾分工合作,扯油茶苗、裝油茶苗,一株株油茶苗很快被整齊地打包好。“我們從大年初六就來這里干活了,忙的時候4個人一天要整理5000株油茶苗。忙是忙了點,但每天都有收入,所以忙點也開心。”正在打包油茶苗的務工群眾劉保珍說。
近年來,玉屏自治縣搶抓油茶產業發展機遇,完善油茶全產業鏈,大力發展油茶育苗基地,通過油茶苗的培育、銷售,服務帶動周邊地區油茶產業發展,形成了西南片區最大的油茶苗木繁育交易中心,如今培育油茶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。
(資料圖)
此外,玉屏自治縣緊扣生產、推廣、收益關鍵環節,強化科技驅動、利益聯動、品牌帶動,全方位推進油茶產業提質增效,擦亮“中國油茶之鄉”這一金字招牌。
強化科技驅動。玉屏依托中國林科院亞林所、大連民族大學、貴州省林科院等機構科研力量,建立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,組成油茶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團隊。在油茶種植方面,攻關團隊選育了具有長勢好、高產、穩定、抗病性強等特征的本地油茶“民玉1號、民玉2號、民玉3號”3個油茶新品種,創新了“優良無性系+高配合力+高異交傳粉配置格局”豐產營林模式,推動全縣油茶種植高產高效。在油茶加工方面,攻關團隊建立油茶“種植—加工—貯運”全產業鏈創新技術體系及技術標準,研發了“油茶果殼—培養基—食用菌—培養基廢料生產有機肥”“茶枯—洗護產品—有機肥”產業延長鏈,創建了油茶籽、茶殼和茶枯高值高效綜合利用模式,實現油茶增收增效。
強化利益聯動。持續探索“農戶+國有平臺公司”利益聯結模式,采取農戶用土地入股占40%,國有公司占60%的四六分紅模式,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、農戶、社會資本有效銜接,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,實現了農民土地入股有收益。采取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組織方式,由龍頭企業按照“苗木免費發放、技術服務包保、定期保價回收”的方式,將油茶苗免費發放給農戶種植在庭院、小區“四旁”,農戶在企業和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,規范管護5年后,由企業按65元/株保底回收,實現了農民委培托種有收益。同時,在線上開設“直播帶崗+網絡招聘會”,線下設立縣級勞務市場、鄉鎮勞務公司、村級勞務合作社的縣鄉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,就近吸納解決土地集中流轉、入股后富余勞動力從事油茶生產銷售等工作,實現了農民就地就業有收益。
強化品牌帶動。玉屏自治縣將油茶樹、油茶花確定為“縣樹”“縣花”,通過統一“玉屏茶油”標識,定期舉辦油茶文化節,廣泛宣傳玉屏油茶品牌,“梵凈山珍·健康養生”玉屏油茶系列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。2019年以來,全縣共開發打造地理標志系列品牌5個,舉辦油茶文化節18次,玉屏先后被評為以油茶為主的“中國好糧油”示范縣、省級“油茶標準化示范區”。(方春英 李平 文政松)
責任編輯:陳虹
網友評論